内容摘要:四川话的“拿给”兼表给予、使役、被动,因句式演变发生了语法化,经历了给予→使役→被动的语法化过程。而普通话“拿给”却没有发生语法化。本文主要探究普通话和四川话的“拿给”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,从四川话“拿给”的语法化机制入手,运用历时择一原理对这一差异进行了解释。 关键词:四川话拿给语法化择一机制 一.四川话的“拿给” 四川话的“拿给”可以表示给予、使役、被动多种功能,投射到历时层面则反映了各功能的演化顺序,呈现出语法化的过程。 1.给予义 “给予义”是四川话和普通话“拿给”共有的义项,都相当于普通话的“给”,并且在分布特征上也基本相同。通过对搜集到的语料的整理分析,笔者发现给予义的“拿给”最常见的句式是:把+NI+拿给N2+V,如: 又把桌上纸包着的一根好象银子打的长把羹匙拿给他看。(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) 把提案拿给国务院审改。 由于前后语境的影响及表达简洁的需要,可以仅使用这一句式的一部分,如: A把N拿给乙:把书拿给我。 BN拿给+乙:书拿给他。 CN+拿给+乙+V:钱用不完拿给老娘买衣服嘛。(四川话吧) D甲+拿给+乙+N+V:他拿给我一沓多厚的材料看。 以上句式对四川话和普通话都适用,不难发现“拿给”后面必须接名词,也就是说“拿给”的对象必须出现。 2.使役义 蒋宗福在《四川方言词语考释》中对“拿给”的解释是: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,让。如《蜀籁》卷一:一条路都不拿给别人走。此谓一条路都不让别人走。 可见,“拿给”的使役义主要是容让型的弱强度使役,相当于普通话的“让”。四川话“拿给”表达使役义时,主要使用“拿给+N+V”的结构,其中的V多为单音节动词。如: 那么重的包,你莫背了,拿给他背。 包包包包散散,不拿给外婆看看见。(童谣) 使役义的“拿给”在四川话中使用频率并不高,一般用祈使或命令的语气。 3.被动义 “拿给”是四川话中比较强势的被动标记,使用频率仅次于“着”。《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》解释到:拿给谓方言,犹被。 该拿给老虎吃的人,不论你走中间,它都会衔你去的。(艾芜《山野》) 综合搜集到的其他语料,“拿给”表示被动的主要句式为“拿给+N+VP”,VP是述宾短语或述补短语,但也有少数使用光杆动词的情况,如: 都拿给人家笑死了,还不检点点儿。 她要他脱下身上的衬衣,免得背上那一片布拿给席子擦烂。(《艾芜短篇小说选》) 此外,需要注意的是,“拿给”后面的施事必须强制性出现,但这一施事既可以是有生,也可以是无生。如例句中的“席子”就是无生命的物体,这一用法正好证明四川话“拿给”的语法化程度已经很高。 从语义上看,“拿给”表示的被动义感情色彩偏于中性,左福光(2005)认为“拿给”句既可以表示拂意又可以表示称心。如: 头等奖拿给李大爷摸起去了。头等奖被李大爷抽中了。(四川话吧) 他拿给蜂子咀倒了。他被蜜蜂蛰了。 前一个句子表示积极的意义,后一个句子表示不愉快、不情愿的意义。甚至还可以在一个句子里表示两种感情,如: 自行车拿给小王骑坏了,后来又拿给老王修好了。 二.四川话“拿给”的语法化 1.“拿给”的历时演变 “拿给”在四川话和普通话中都存在,但不管在普通话还是四川话中,“拿给”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这样的形式出现。从这一词语的构成来看,是由持拿义动词“拿”和与格介词“给”复合而成。 在“拿给”合并之前,“拿”和“给”是独立发展的。何洪峰(2005)认为“拿”字的介词功能大约始于元代。作介词的“拿”可以引进工具、材料、对象、施事、依凭等。由此可见,普通话中单独使用的“拿”并没有给予、使役的动词义,以及被动的介词义。但在不少方言中,“拿”发展出了使役、处置、被动义,如: 陕西商县张家嫄:把奈本书拿来拿我看一下。(使役) 山西襄汾:他拿狗咬了。(被动) 何还指出,还有多音节的带“拿”的介词,其形式及语法意义跟“拿”都有关系。如湖南湘乡的拿狭、四川的拿给。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语感,四川话中单独的“拿”和普通话一样,也没有使役、被动的用法。因而何洪峰认为多音节带“拿”的介词其形式及语法意义与“拿”有关系的观点,笔者并不认同。至少在四川方言中,“拿”本身不具有使役、被动义,也就无法通过感染将这些意义和用法扩展到“拿给”上,那么是否是“给”的原因呢? “给”的出现比“拿”要早,在春秋时期就有了“给”字表“给予”的用例。在清代发展出“让”和“被动”的用法。 而在四川话中,“给”可以作动词,表示给予和使役;作介词,引进对象;作连词,表示联合。不难发现,“给”没有表被动的用法。 2.四川话“拿给”的语法化 前文已经提到过,四川话“拿给”使役义和被动义并不是受“拿”或“给”的沾染,而是在合并之后产生的新意义,是句式演变的结果。前文在描写四川话“拿给”用法的时候提到一种句式:甲+拿给+乙+N+V,如: 他拿给我一条板凳坐。 老师拿给我一本书看。 这一结构表达的关系是:甲给予乙N,乙VN。 使役义的产生便是在这一句式的基础上。我们不妨再来看看《跻春台》中“拿给”表使役的例子:
如要吃本县,点头三下,本县就拿跟你吃。 |